特别节目@主流媒体转发

我们在一中|碧波之下,亦有“长城”!院士1课堂带崇文学子海洋“大摸底”

2024-04-09

我们在一中|碧波之下,亦有“长城”!院士1课堂带崇文学子海洋“大摸底”

院士1课堂

带你海洋“大摸底”

在浩渺的海洋深处,

隐藏着维系人类社会运转的重要命脉。

这些命脉并非海底生物或自然景观,

而是一条条承载着

信息与能源的海底管线。

它们如同人体中的血管,

源源不断地将石油、天然气

以及数据信息输送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月27日,

南京一中第29期“院士1课堂”正式开讲,

程亮院士带领南京一中师生

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

并鼓励同学们未来成为

新一代的科学家或工程师,

守护人类的海底命脉,

筑造坚实的海底长城!

程亮院士受聘南京一中“崇文导师”

 

揭开海底命脉的神秘面纱

在全球通信与能源供应中,

海底管线占据核心地位。

“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底光缆总长超139万公里,可以绕地球35周,承载着全球95%以上的国际通信和45%以上的数字经济。”

程亮院士表示,

全球每年30%左右的

石油和天然气来自海底,

海底管道负责将它们

运往陆地或海上设施。

过去五十年里,

在海洋学、地质学、工程学等

诸多领域的科学家与

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下,

人类实现了对海油油气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并向着2000米以下的深海迈进。

现如今,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

海底电缆更成为了海上风电等

清洁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

目前,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量

已经超过6400万千瓦,

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

这些电能通过海底电缆

源源不断地供给陆地。

海底光缆、电缆、油气管道……

这些海底管线构成了

维持人类生产生活的海底命脉。

“把脉问诊”,共探难题

在规划、设计、安装、

运行、监测、维护、回收的

全寿命周期中,

保护海底管线安全,

筑造海底长城,

是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每公里海底管线施工成本

动辄过百万甚至千万,

保护它们的安全,

不仅关乎经济利益,

更关乎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

程亮院士以2021年美国西海岸发生的

大规模石油泄漏事件为例,

说明了海底管线破坏

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谈及工程中遇到的难题,

程亮院士坦言,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逐渐迈向深海,

深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让海底管线的建设和维护

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科学地减少施工量、降低工程造价

是科研攻关的重要方向。

程亮院士还就

“海底电缆直径大小与稳定性的关系”

“电缆柔软是否具有优势”

“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海缆损坏问题”

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探讨,

激发了大家对于海洋工程领域的

浓厚兴趣和热情,

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信息时代赋予新的责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海洋工程领域正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得益于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

数字孪生技术等技术的发展,

海洋观测正朝着

更加精确、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水下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实时的

海洋环境信息。

程亮院士表示,

突破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

更加智能地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以及更加先进的管理控制能力,

都是海洋工程领域

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程亮院士还特别提到了

海洋工程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所带来的新契机与责任,

表明相关人员要夯实

物理力学基础的同时,

更需在智能控制、监测、

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领域广泛涉猎。

现场,

程亮院士鼓励崇文学子夯实学科基础,

坚持科技探索创新,

在不久的未来,

为海洋工程领域的进步献出力量。

作为地球上最广阔、

最深邃的领域,

海洋蕴藏着无尽的资源与潜力。

期待同学们投身科学,

成为守护海底命脉的践行者,

奏响人海和谐的蓝色乐章。

来源 | 教学服务处

编辑 | 办公室

审核 | 办公室

编委会:周洁 袁靖涵 李倩 舍春 桑迪

栏目主编:周洁

视频制作:《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联合制作:

光明日报《教育家》江苏事业部

江苏教育频道《教育周刊》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

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