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 | 春光为序催奋进 奋楫笃行启新程——高淳中专校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
2025-02-14

致辞 | 春光为序催奋进 奋楫笃行启新程——高淳中专校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
编者按:起而行之,春山可望,每一个春天都是充满希望的开始。2月11日,新春伊始,高淳中专校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为新学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冲锋号,发起了动员令,奏响了进行曲。会上,芮平禄书记和四位分管校长直面学校所面临的“社会支持氛围不浓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品牌优势不突出,职教高考整体优势不显著”等深层次发展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深入思考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思路,积极探究和寻求多元解决策略。以下为本次开学会议的讲话要点。



芮平禄书记:
全体教师会是开学第一会,既是节后的收心会,更是发力冲刺的新学期动员会。新学期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激发奋斗动力,在发现问题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要坚决摒弃惯性思维、习惯做法和躺平思想,用改革创新思路来开展工作。
一是新学期,新面貌,我们要以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行动,向着职教强校的梦想奋勇前行。大家要从安逸舒适的节日氛围切换到紧张而活泼的工作状态,做到人员归岗、思想回归、工作归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来;要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开学做到安全、稳定、有序;要坚守教育初心,爱岗敬业、朴实做教、立德树人;要坚持在教中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要严守规章制度,规范育人、低调谦逊、以身作则;要展现现代职教人的激情、活力、爱心和责任心、创造力的精气神。
二是新学期,新作为,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扎实的举措,为职业教育事业注入蓬勃活力。好的教风是学校的精神旗帜,不但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更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新学期要坚持不懈转作风,正教风,从提高教师职业素质、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关心和支持教师、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师德师风等方面入手,不断促进教风改变;要构筑“青年教师应发挥中坚力量作用,老教师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员教师应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是新学期,新目标,我们要以更严的要求、更饱满的热情,为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过去的一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学校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教育教育教学内涵得到极大提升。2024年综合高中本科录取率达30%,江苏省双创比赛6块金牌,全省200多所职业院校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获得国家级荣誉2项,市级以上荣誉12项,全区教育系统“教育突出贡献团队”2个等等。成绩代表过去,问题影响未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环境依然严峻,自觉进入到时不我待的奋斗模式和精进有为的闯关模式中去。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新的学期,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秉持干字当头、实干为先的理念,时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内有品牌力,市内有影响力,省内有美誉度”的学校总体目标上来,统一到“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上来,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学校技能认证创新、社会认可度提升和关键办学能力建设,深度拓展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半径,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敢为人先的攻坚劲头,更好地满足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对更高层级更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
老师们,只要我们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梦想终将绽放。新学期让我们坚定目标、耕耘信念、点亮梦想、收获期望,擦亮高淳中专校品牌,再创高淳中专校新的辉煌。

陈小平校长:
思想再统一。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重在形成多方协同、特色鲜明的发展合力,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谋根本,坚持升学优先谋长远,坚持赛事提质谋关键,坚持产教融合谋全局,切实肩负起“拓宽职业教育成才道路,为更多学生开辟广阔发展空间”的使命担当。
环境再了解。各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协同担当意识,深入探索“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职教高考发展路径,统筹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打造办学特色与发展亮点。
矛盾再认识。全体教师要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提前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积极投身于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任务再明确。一要强化教学创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二要促进专业提升,成为“双师型”人才;三要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四要深化与企业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五要高度重视文化生态建设,将优秀职业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重新再努力。新学期,学校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力践行“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牢固树立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省中职“双优”学校建设步伐,争先进位,提质增效,不断放大职业教育品牌优势,为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贡献职教力量。

专转本考试:精心铺就升学路,全力护航本科梦。在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考试工作部署方面,学校将从多维度发力——培养学生的专转本意识,通过定制学习规划、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展心理辅导激励等方式,助力学生成长;加强与家长沟通,展示优秀学生的成功典范,强调升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形成齐心协力抓好专转本升学的共识和合力;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组建专转本教学梯队,定期组织教师培训进修,精准把握考试动态;建立学习跟踪机制、组织交流活动强化学习过程管理,并开展针对性辅导,提供全面考试信息服务,全力保障学生升学。
教学大赛:以赛为翼促成长,打造教学新名片。教学大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竞技场”,也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推进器”。学校将针对学校在教学大赛中成绩有待提升、部分教师重视不足的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团队,明确成员分工;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促进团队成员思想碰撞;组织共同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全力冲击更高奖项。
教科研工作:深耕科研沃土,培育教师成长新动能。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学校始终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积极鼓励更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学校希望青年教师从参与校级课题做起,积累研究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积极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逐步提升自身教科研水平,为个人职业发展和学校教科研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陈冬良校长:一、回顾成绩,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再出发党建引领促发展。作为首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我们坚持将党建工作贯穿到学校日常工作中,不断优化治理结构体系,系统完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冬训系列活动、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有效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安全工作全覆盖。过去的一年,学校共开展全校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4次,整改隐患50项,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完善应急预案,组织消防演练2次,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后勤服务提质效。过去的一年,学校完成了校园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主要完成了学校图书馆新建、报告厅装修、行政楼外墙出新、跑道更新等项目,极大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相继改造了教学楼、行政楼、池塘周边等区域的绿化,打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严控食堂食品安全,落实“校园餐”整改,效果非常显著,食堂的入口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师生选择在食堂就餐。二、锚定目标,狠抓落实,凝心聚力开新局紧扣“三个强化”,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强化隐患排查,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建立隐患台账,限期整改到位;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组织消防、疏散等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突出“师德师风”,树立良好形象。 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选树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标“示范性”标杆,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学校将锚定“一年构建制度体系、三年推进重点突破、五年实现高效治理”的工作目标要求,进一步推进队伍管理、绩效分配、清单制度、内部优化和职称评审五项改革,为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和治理效能构筑起更加坚实有力的制度框架。

章志会校长:
坚持铸魂立心,增强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学期,学校将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和家校共育机制,彰显“让每一个孩子抬头走路,让每一颗心灵感受成功”的特色育人品牌,围绕铁军精神教育基地学校、南京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等特色德育品牌,进一步把德育品牌创建作为工作重点,依托学校非遗体验中心、现代农业科普馆、半亩园、校外实训基地等,努力探索德育活动的序列化、特色化、品牌化;积极对接区内相关单位部门,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劳动文化教育作为德育工作抓手,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形成职业学校特色;积极申报市级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双创大赛教学成果奖,创建一到两个市级以上德育品牌项目,不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立德树人新生态新格局。
立足“五金”工程,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新学期,坚持以职教高考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综合高中本科率,普通中专学生公办大专率、高职学生专转本率,通过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过程考核、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拓展合作办学路径等举措,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群建设将重点围绕“五金”工程打造“六个一”项目:创建一个市级以上特色专业、成立一个市级以上教学团队、建成一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主编一本国规教材,创建一个市级以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申报一个省级以上教学成果。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突出表现团队和个人














图文来源:高淳中专
视频制作:《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图文制作: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南京报业集团江豚新闻融媒体中心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
江苏教育频道《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本平台及网站发布内容,由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原创或者甲方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若发现我们的内容使用了第三方素材,请权利人联系我们治谈授权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