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家行》025-58651276

栏目组热线:025-84433303

AI赋能,智启雨花教育新未来 ——2025年雨花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暨第二届软件谷教育产品应用展示交流会

2025-03-21

AI赋能,智启雨花教育新未来 ——2025年雨花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暨第二届软件谷教育产品应用展示交流会

3月13日下午,雨花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暨第二届软件谷教育产品应用展示交流会在南京市软件谷第二小学圆满召开。全区各学校(公办幼儿园)分管校长、业务园长、信息中心主任,以及其他区县教育同仁,共近200人参加会议。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宋涛科长,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任乔雪峰教授、教科院赵磊磊副教授,雨花台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冯中民、中国(南京)软件谷科技创新部邹晶晶副部长、许瑾文科长,区教育局普教科范星星科长,区教师发展中心杜新建校长、田凯副书记参加本次活动。

 

面对面,零距离,共探AI教育产品新需求

为深化产教融合、释放区位势能,第二届软件谷教育产品应用展示交流会如期举行,中国(南京)软件谷内20余家教育科技企业集中参展。本次活动为企业和学校搭建“产品展示+场景观摩+深度对话"的一站式对接平台,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参会教师认真观看了企业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展示,与厂商围绕课程开发、课堂实践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

 

观课堂,研备课,深度体验真实应用场景

《我的超级伙伴》人工智能主题课程教学中,软件谷第二小学的程新宇老师通过“文本-语音-指令”三种人机交互方式展开深度实践,将AI技术具象化为可操作、可验证的学习模块,使学生在技术解构与重组实践中建立智能时代人机共生的认知框架。

随后,软件谷第二小学语文教研组围绕《童年的水墨画》一课对“人工智能+集体备课”模式进行了生动呈现。教研组依托《集体备课AI诊断手册》对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智能诊断,形成以AI技术贯穿“研-备-教-评”全流程的人机协同的新型教研范式。

 

AI智雨论坛,讲述AI+教育变革的思与行

会议伊始,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电教馆馆长李祥系统回顾与全面总结了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探索历程、产-教-研融合创新工作的阶段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能力提升及创新生态培育方面的发展路径。

AI智雨论坛环节,雨花台初级中学、软件谷第二小学、小行小学、雨花外国语小学、软件谷小学、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善水湾分校、南站小学、小行幼儿园等8所学校先后作交流发言,分享实践经验成果,并对学校今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进行展望与思考。

专家智答,并寻实践路上的惑与解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乔雪峰对雨花台区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探索中取得的实际成效给予了高度赞赏,他鼓励大家要始终秉持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热情,敢于迎难而上、积极挑战,持续投身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实践研究之中。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赵磊磊副教授表示,雨花台区学校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尝试百花齐放,成效突出。同时他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最终要指向育人,指向学生素养提升,注重教师智能素养的进阶发展,探索智能装备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宋涛科长对8所学校充满智慧的经验分享给予了充分肯定,赞赏学校在多个维度进行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成效。同时,他提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尝试探索,要做好七个区分,注重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效度。

 

向未来,再出发,奏响雨花数智教育新征程

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田凯副书记为本次活动作了全面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全区各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强调各学校要敢于直面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正视问题与不足。他提出扎实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推进教育公平,缩小数字鸿沟;二是要深化融合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三是要加强数据应用,赋能教育决策;四是要强化师资培训,提升信息素养;五是要注重网络安全,保障健康发展。

本次活动为区域产教融合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了雨花台区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先行探索与实践成果。未来,雨花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创新为引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教融合双向发展,助力雨花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文来源:区教师发展中心

联合出品: 

南京报业集团江豚新闻融媒体中心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

江苏教育频道《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本平台及网站发布内容,由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原创或者甲方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若发现我们的内容使用了第三方素材,请权利人联系我们治谈授权或删除。